一、噴漿玉米皮的來源及應用
飼料原料目錄
1.13 | 玉米及其加工產品 | ||
1.13.15 | 玉米皮 | 玉米加工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皮層。 | 粗纖維 |
1.13.2 | 噴漿玉米皮 | 將玉米浸泡液噴到玉米皮上并經干燥獲得的產品。 | 粗蛋白質 粗纖維 |
2012年6月1日,農業部制定并發布的《飼料原料目錄》中,噴漿玉米皮被納入行政許可范圍。對其特征描述為“將玉米浸泡液噴到玉米皮上并經干燥獲得的產品”,強制性標識要求為“粗蛋白質、粗纖維”。
噴漿玉米皮的主要成分為玉米皮及蛋白質和能量含量高的玉米黃漿。噴漿玉米皮的生產提高了玉米的利用率,變廢為寶,優化產業結構,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減少了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護環境。
噴漿玉米皮加工所需的濃縮玉米漿含氮量極高,噴漿后能增加玉米皮的含氮量,從而使噴漿玉米皮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但同時也會提高粗纖維含量, 適合用于反芻動物飼料。也有研究認為適當提高飼糧纖維含量可促進家畜消化吸收。因此將價格低廉且產量大的噴漿玉米皮應用于畜禽生產中具有一定經濟效益。
噴漿玉米皮的粗纖維含量比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高,在反芻動物養殖中應用,能夠促使反芻動物表現出較好的生產性能。禽料中添加少量纖維可促進腸道發育,提高生產性能,還能改善禽肉品質。由于霉菌毒素偏高和適口性較差,因此作為豬飼料原料的使用受到限制。
二、噴漿玉米皮的生產工藝
噴漿玉米皮的生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淀粉廠、酒精廠等玉米深加工企業;還有一種是購買玉米漿,然后噴到購買的玉米皮上,其工藝如下(也有烘干后粉碎):
三、噴漿玉米皮的質控
從生產工藝可知,玉米需要和亞硫酸浸泡來促進各組織分離,浸泡水含干物質6~7%,浸泡液濃縮后的玉米漿含干物質約50%的濃液,稱為玉米漿。其主要是少量可溶性糖類和可溶性含氮物質以及無機物質組成。CSW 是淀粉廠產生的廢液;CSL是酒精廠產生的廢液,統稱玉米漿液,其營養構成略有不同。
噴漿玉米皮的質量和營養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玉米漿回添比例以及干燥方式、 溫度及時間等因素。
1、感官鑒定
a、色澤:淺黃色至黃褐色,色澤一致。產品顏色隨著加漿量的增加而變深。
b、氣味:焦香、淡淡的玉米香味,品質較高的噴漿玉米皮有發酵的酸香味。加漿量太多的,口感會有澀味。但不應有糊味、酸腐味,無異味異嗅。影響因素主要由烘干溫度決定,差異原因為漿的品質和烘干溫度。
c、性狀:粉末狀或不規則的碎片狀,無結塊,無發酵、霉變、蟲蛀等。
d、雜質:無外來雜質,如石頭、金屬等。
2、理化鑒定
a、鏡檢: 圖片來源:飼問飼答 答非所問
通過顯微鏡觀察,該“噴漿玉米皮”成分較為復雜,由玉米皮、稻殼及無色結晶顆粒等組成,部分玉米皮和稻殼呈鮮艷亮黃色,疑似經人為染色。無色結晶顆粒易溶于水,與硝酸銀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產生,含有Cl-,疑似為氯化銨。
本品標識為噴漿玉米皮。通過顯微鏡觀察,除可見玉米皮成分外,尚可見棉籽殼、大豆皮和稻殼等成分外。本品可判定為摻假噴漿玉米皮。
b、水分:一般≤12.0%,噴漿玉米皮是將玉米漿復噴到玉米皮上,而玉米漿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具有一定的吸潮特性;同時,玉米產品本身在濕度大的情況下極易產生真菌毒素。
c、粗蛋白、粗灰分:噴漿玉米皮的粗蛋白、粗灰分隨著噴漿量增加,粗蛋白、粗灰分呈正相關。噴漿玉米皮的蛋白主要來源是漿的濃度和加漿量。玉米加漿量多,顏色會變暗,同時口感會有澀味,粗灰分存在超標的可能性,還可能增加霉菌毒素含量超標的風險;而漿量過少,蛋白含量可能不足。飼企一般為粗蛋白≥17.0-18.0%、粗灰分≤6.0-8.0%;生產企業一般會根據玉米漿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霉菌毒素等的含量來計算確定玉米漿的回添量。
d、粗纖維:主要來源于玉米皮。個別生產企業會有加入稻殼粉、棉粕、菜粕、豆皮等的工藝(但是對于正規企業不公平,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以視為摻假),粗纖維含量會有明顯的不同,除顯微鏡檢測,飼企應作批次粗纖維含量抽檢。
e、亞硫酸鹽:因玉米需要用亞硫酸溶液(0.2-0.3%),所以會有亞硫酸鹽殘留。采用《GB5009.3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測定》中規定的方法檢測亞硫酸鹽的含量。有的大型生產企業有在線檢測儀器。
f、真菌毒素:和粗蛋白(玉米漿)有一定的正相關,在毒素合格的前提下,可適量增加玉米漿的噴涂量。主要是嘔吐、赤霉。
g、其它指標:粗脂肪、衛生指標等。
據公開資料對噴漿玉米皮的營養組成開展研究,結果表明噴漿玉米皮營養成分豐富,但變異幅度大,部分屬于能量飼料,部分屬于蛋白質飼料,其中變異最大的是粗脂肪含量,灰分和纖維含量變異也較大。因此, 準確評估噴漿玉米皮的營養價值, 是其在飼料工業中廣泛應用的前提。